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莱芜战役纪念馆红色宣讲走进裕丰小学
发布日期:2025-10-15浏览次数:字号:[ ]

生动的革命故事,踊跃的互动回答,为莱芜区裕丰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难忘的红色教育课。



 10月14日下午3点30分,莱芜战役纪念馆“红色宣讲六进”活动走进莱芜裕丰小学。两名优秀讲解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鲁中抗战馆宣讲进校园的红色宣讲,通过生动讲述和互动交流,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重温鲁中抗战历史,感悟革命精神


宣讲活动中,讲解员以鲁中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将那段烽火岁月娓娓道来。他们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将学生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鲁中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讲解员介绍道,通过了解这段历史,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革命夫妻的生死相随:陈明与辛锐的故事



讲解员动情地讲述了陈明和辛锐这对革命伴侣的感人事迹。他们共同投身抗日救国事业,在艰苦的环境中并肩作战,最终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明和辛锐的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情感,让在场师生无不动容。革命夫妻身上体现出的不仅是个人情感,更是对革命事业的共同忠诚和对理想信念的共同坚守。



穿越时空的歌声:《沂蒙山小调》的诞生



讲解员为学生们讲述了《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流传历史。《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是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诞生于山东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李林和阮若珊根据当地的花鼓调,创作出了《反对黄沙会》,这便是《沂蒙山小调》的前身。


1953年,山东军区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并重新记录了曲谱,定名为《沂蒙山小调》。




互动踊跃,红色种子深植心间



随后的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讲解员围绕宣讲内容提出问题,学生们踊跃举手,对答如流。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们惊喜,他们不仅认真听讲,还能深入思考,这说明红色基因传承在平时教育中得到了有效落实。”讲解员感慨道。



诗歌朗诵画下完美句号



活动的亮点是裕丰小学五年级学生带来的原创现代诗朗诵《石头的故事》。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李念林和抗日军民的英勇事迹。


学生们深情朗诵,将英雄的智慧与勇敢、以及新时代少年的敬仰与传承表达得淋漓尽致。



裕丰小学老师表示,这样的宣讲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也是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通过聆听革命故事,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宣讲活动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但红色基因的传承永不停息。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将激励着新时代青少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